分析师如何帮助业务(上)
〇、一组《人民日报》的图
1、博士生与人类知识价值
带来优质的增长,价值评定会相对高的多,这就是博士生(业务精深)的价值
2、后台价值
增长飞轮:后台建设每次价值1%的增长,业务都会有更高的增长,平台越大效果越明显
一、赋能业务难在哪
1、数据无法描述行为
有人说,这个业务场景太复杂了,数据没办法拆解清晰,这话对也不对。对的地方在,可能当前真的没办法用数据描述,投产比非常低;不对的地方在于,我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能尝试用数据描述,身为数据从业者,尤其要相信这件事。
我们把“世间一切皆数据”翻译一下:
- 世间万物,都能尝试用各种数据指标描述;
- 用数据描述的前提是获取数据;
- 有的描述起来容易,有的描述起来复杂;
- 描述起来复杂的原因要么是事物本身很复杂,要么是事物本身拉齐的公知信息少,要么是历史数据沉淀不够;
- 复杂的本质是没有解耦清晰,没结构清晰的本质是对“需求”认知不清楚;
eg1:
人话:昨天北京下小雪了
数据翻译:
位置 | 开始时间 | 结束时间 | 每分钟mm |
---|---|---|---|
【东经116°20′20、北纬39°56′12】 | 2021年2月1日13时12分20s | 2021年2月1日15时12分20s | 0.114 |
【东经116°20′22、北纬39°56′13】 | 2021年2月1日13时13分10s | 2021年2月1日15时10分20s | 0.112 |
eg2:
人话:我考试没及格,回家估计得挨揍
数据翻译:
科目 | 分数 | 过往3年出现次数 | 挨打次数 | 概率 | 施暴者 | 武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null | <60 | 50 | 25 | 50% | 爸爸 | 手 |
25 | 50% | 妈妈 | 手 | |||
<60 | 50 | 10 | 20% | 爸爸 | 鸡毛掸子 | |
40 | 80% | 爸爸 | 鞋底子 | |||
>60 | 10 | 0 | 0% | null | null |
eg3:
人话:你猜她喜欢我吗?
数据翻译:客户画像与商品画像的匹配关系,以及第一次触达的视觉及内容展示…以及外界天气、客源状态等等影响…
2、【翻译】变成了【创造】
人类进步本质是模仿而非创新(全是这种毒鸡汤…)。如果数据分析师不能成功翻译业务,最终一定会导致分析结果跟业务没啥关系(不落地),非常多的数据无法指导业务都是这种情况。
没有一个内行人是希望外行人来指手画脚的。
eg:王者荣耀
真玩家流程
基础流程1:组队——分线——选角色——对线
基础流程2:击杀对方——赖线&推塔&游走支援
基础流程3:清线完成——推塔&耗血&清野&游走支援&控龙
基础流程4:被击杀——队友补线&队友收缩&干扰打龙&骂打野
云玩家流程
杀人——推塔——推水晶
翻译与创造(甚至捏造)换个说法,就是BI中心到底是支持部门还是决策部门。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先将业务翻译成数据语言,我们所有基于数据的分析支持绝大部分都成为错误的决策依据,自然就会被甲方从“决策”降级为支持。
生物所行为本能背后目的都是获取资源,一切被生物判定为阻止其获取资源的都会有天然敌对情绪
3、对数据解读是否到位
数据反应的是因子变化(如行为、外界环境变化)导致,不能仅解读为同比、环比;
不对照行为目标,单一数据变动无法说明做任何定性判断;
eg:
2月1日 | 2月2日 | 2月3日 | 2月4日 | 2月5日 | 2月6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复购转化率 | 5.2% | 5.1% | 5.3% | 5.1% | 4.3% |
①对数据的定义:复购转化率的定义是?
②对数据的敏感:时间周期&生命周期&突发事件?
③对数据初步归因:分子、分母量级、质量指标是否变动?
④对焦行为:哪个行为导致该变动发生?
⑤结合战术定性:从规模&利润&市占…出发,是否符合预期?
⑥对未来走势判定:影响周期预测
4、不同的语言系统
业务团队大部分传达给分子组的需求都是:我要哪些数据
分析团队大部分看到的问题都是:为什么指标上升&下降了
实际业务场景中,业务团队面临的问题是这样的
6、不了解业务诉求
因为不了解业务线诉求,导致数据增熵。
一线诉求
中层诉求
高层诉求